专题探索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本质再认识

    于素梅;王晓燕;

    教育数字化通过数据驱动精准化、场景泛在化、模式个性化和交互主体化等特征,引发人们对学校体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构。“人-机”协同范式正在打破传统学校体育边界,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发展体系:在本体论维度上形成师生与技术共生的新型关系,既保持教育主体性又释放技术赋能潜力;在认识论维度上构建“工具理性”与“教育意义”的动态平衡,使数字技术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在方法论维度上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人机协同促进教学精准化与育人全面化的有机统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坚守学校体育本质,亟须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中人与技术的边界,遵循“技术整合—人机协同—生态重构”的逻辑:超越技术依赖,构建“数字技术+传统教育”融合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超越主体异化,构建“数字技术+主体性”协同的实践策略;回归教育原点,构建技术与教育共生的生态逻辑。

    2025年08期 v.49;No.285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学习的应然取向与实践路径

    周珂;高雨;周艳丽;乔石磊;官桐;刘红跃;

    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离不开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而情境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支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从“新手”到“成熟实践专家”的转变、从“初始参与”到“充分参与”的推进须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导向,通过创设“理性”的情境化、深度参与的情境化、与任务耦合的情境化,将抽象的知识与核心素养融入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合法性”身份的构建以及实践共同体中理解专项运动技能的实际价值与意义。具体路径:坚持身心一体观,创设真实情境;构建“合法性”身份,运用专家思维与知识关联的情境;融入实践共同体,创设指向高通路迁移的情境。

    2025年08期 v.49;No.285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行动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

    张丽军;

    推进中小学体育教研工作高水平发展、引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胜任力的持续成长、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的精准解决和服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行动的价值意蕴。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行动的参与主体包括奖赏权力主导者(体育教研员)、强制权力支配者(中小学校长)、参照权力持有者(校外体育学科专家)和相关利益关联者(中小学体育教师同伴、学生),其影响因素包括约束性因素(制度规制)、能动性因素(价值取向)和中介性因素(情境作用)。体育教师的教研意愿及条件保障不足、体育教师的教研职责及任务目标不清、体育教研管理运行的行政化倾向明显和体育教研评价制度存在过度功利化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行动的现实困境。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行动的破解之策:健全体育教研制度体系,完善体育教研工作方式;加强体育教研队伍建设,明确体育教研员准入标准;重塑体育教研价值理念,优化体育教研保障机制;确立体育教师教研地位,破解体育教研思维惯习。

    2025年08期 v.49;No.285 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非干扰式智能监测的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特征

    郭强;陈志强;杨峰;

    目的 通过非干扰式智能监测设备探索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性别、年级、项目特征,考察课堂运动负荷达标率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A市某中学初中生(男生89人、女生67人,4 720人次)及其118节体育课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 (1)运动负荷达标率均为大体育课>篮球课>田径课;(2)不同性别(t=1.682,P<0.05)、不同年级(t=-3.335,P<0.01)的运动负荷达标率具有显著性差异;(3)在80%(OR_(80%)=3.02,P<0.05)和85%运动负荷达标率界值点(OR_(85%)=4.33,P<0.05),男生达成目标的概率显著高于女生;在75%运动负荷达标率界值点时,八年级达成目标的概率显著高于七年级(OR_(75%)=6.91,P<0.05)。结论 (1)运动负荷达标率存在显著的项目、年级和性别差异;(2)不同体测等级和体重等级下的运动负荷达标率不存在差异性;(3)运动负荷达标率达到80%及以上水平时,男生达标率更高。

    2025年08期 v.49;No.285 33-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原创成果

  • 电子竞技场域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于训练、比赛和观赛的功能展望

    刘福元;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稳步拓展,探寻电子竞技(以下简称“电竞”)与人工智能的交会点,分析和展望人工智能在电竞各个环节的实践应用形态、可预期的运行效果及功能发挥的深层机理,已经成为开拓电竞运动发展新空间、驱动电竞场域向智能化跃升的重要任务。人工智能在电竞训练环节的功能主要体现为辅助训练,包括“作为训练对手”“模拟对方选手”“提供指导意见”3项子功能;在比赛环节的功能主要体现为辅助裁判,包括“检测程序漏洞”“检测作弊工具”“语音监控和假赛认定”3项子功能;在观赛环节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智能播报,包括“赛事制作和播出”“赛况生成和报道”2项子功能。人工智能的逐步推广和应用能够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及产业发展迈向高水平和高质量提供坚实的科技驱动。

    2025年08期 v.49;No.285 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男性统治下女性体育粉丝何以正当化?—基于“国乒”微博超话的考察

    王创业;马旭;董嘉颖;张恩槊;吕永峰;

    在男性主导的体育空间中,女性体育粉丝的身份与行动常面临污名化挑战。聚焦“国乒”运动员微博超话,探究女性体育粉丝在男性统治下何以使其其身份与行动正当化。发现:在资源层面,运用“顺应”“切割”“表演”等策略融入男性体育文化;在过程层面,通过“叙事转译”“道德化”及强化“身份认同”将个体行为连接至社会价值层面;在认知层面,利用“溢出效应”与“可见性努力”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承认。揭示了在中国语境下女性体育粉丝在“国家—市场—社会”的结构性约束下,只能局部性地寻求承认、获取正当性。

    2025年08期 v.49;No.285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民族”自在生成与自觉构建语境下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逻辑

    侯天媛;郭玉成;

    中华民族语境下的形(心)意拳曾保家国于危难、维社会之稳定、冠“国术”而传扬,是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观念形成过程同步且互构的一个缩影。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运用过程追溯、叙述性分析等方法发现,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体现出与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相似的叙事逻辑:在中华民族自在生成的历史时期,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中凝结于拳师个体生命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天下观、民族观、家族观和人生观与中华民族叙事相融通;在中华民族自觉构建的历史时期,形(心)意拳的历史叙事从拳术理论到社会实践都体现出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反思与重构。中华民族语境下形(心)意拳历史叙事逻辑的重新梳理,对于探讨武术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作用和未来潜力具有时代意义。

    2025年08期 v.49;No.285 66-7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赵群;丁慧;王芃;李淑璠;贾舒祺;刘晴;陈庆杰;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究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VWM)的干预效果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招募60名抑郁症状大学生,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 (5 min热身+20 min乒乓球运动+5 min整理)、心率为65%~75%HR_(max)的乒乓球运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在实验前后测试VWM及其ERP成分(N2、P3)和抑郁症状。结果实际纳入52名抑郁症状大学生(实验组25人,对照组27人)。VWM正确率的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_((1,50))=4.269,P=0.044,偏η~2=0.079),实验组正确率在运动干预后显著提高(平均差异为0.039,95%CI为0.015~0.062,P=0.002),反应时的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不显著(F_((1,50))=2.291,P=0.136,偏η~2=0.044),N2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_((1,50))=4.588,P=0.037,偏η~2=0.084),N2波幅、P3潜伏期与波幅的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结论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可有效缓解大学生抑郁症状,并提高言语工作记忆的正确率,缩短任务态N2潜伏期。

    2025年08期 v.49;No.285 8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