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南;王丽娟;郑丹蘅;陈欢;梁果;邱艳平;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一周身体活动模式(“未充分”“集中性”“规律性”)的分布特征及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1 752名6~18岁儿童青少年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时间,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对体质健康进行测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3种活动模式与体质健康总分的关系以及每种活动模式中的平均每天MVPA时长及活动强度与体质健康总分的关系。结果 (1)在平均每天MVPA达到60 min的儿童青少年中,“规律性”活动模式的比例显著高于“集中性”活动模式(χ~2=6.902,P=0.009),“规律性”为主流活动模式;(2)不同性别(χ~2=105.189,P<0.001)、学段(χ~2=268.665,P<0.001)及父母受教育程度(χ~2=10.773,P=0.029)的儿童青少年在一周身体活动模式的分布中存在显著差异;(3)总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集中性”[β=4.601,95%CI(2.638,6.564),P<0.001]、“规律性”活动模式[β=6.390,95%CI(4.489,8.291),P<0.001]均与体质健康总分的提高显著相关,且二者的体质健康总分并无显著差异[β=-0.513,95%CI(-2.990,1.964),P=0.685],不同学段的结果与总样本基本一致;(4)总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仅“未充分”活动模式中平均每天MVPA时长的增加与体质健康总分的提高显著相关[β=0.142,95%CI(0.078,0.205),P<0.001],3种活动模式中活动强度与体质健康总分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不同学段的结果与总样本保持一致。结论 在3种活动模式中,“集中性”与“规律性”活动模式更利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且两者的健康效应并无显著差异。
2025年09期 v.49;No.286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